找到相关内容444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三年新竹山居岁月——我在福严教学时代的所遇、所学、所思

    保留导师的一间房间,一间方丈室供住持居住,一间院长室供院长偶尔来到时居住之外,就不再提供任何比丘寮房了。我常想:要不是早年比丘法师们各有法缘,分别离去,福严精舍还不到给女众办学呢!“学友星散”,导师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543390897.html
  • 五戒是良医--妙莲老法师讲述

    好吗?靠自力不容易,我们要多念佛求佛陀加被。如何把佛念得好呢?这要持戒来辅助。所以,要持戒,佛才能念得好;要念佛,戒才能持得清净。持戒念佛如鸟之两翅、车之两,缺一不可。这点受戒的人要明白,念佛的人也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0333191022.html
  • 试述三论宗的二谛义

    偏邪,失于正理;既失正理,则正观不生;若正观不生,则断常不灭;若断常不灭,则苦常运。以内外并冥,大小俱寂,始名正理;悟斯正理,则发生正观;正观若生,则戏论斯灭;戏论斯灭,则苦轮便坏”。如是戏论灭,...

    慧然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3591589.html
  • 世番唐瓦·德唐夏茸活佛传记

    《大金刚生起次第》等多法。   在“夏茸”上师二十四岁时,二月二十二日,于“德唐堪布”座前又听受了《更钦全集》等各种修法。“德唐堪布”被迎请到青海蒙古‘却岗’时,“夏茸”上师作为侍者陪同上师前往,...三月初五到四月初四用了一月。灌顶结束时,以“瓦芒活佛”为主圆满呈献供养上师的灌顶酬谢供品。   之后有‘加木寺’的四位僧人前来向上师请求了《大白伞盖引导》。诺尔盖‘康萨寺’的堪布“洛桑丹增”请求了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3791593.html
  • 寒山·寒山寺·寒山文化初探

    分明了了知。虽然不应对,却是得便宜。(275)   自古诸哲人,不见有长存。生而还复死,尽变作灰尘。积骨如毗富,别泪成海津。唯有空名在,岂免生死。(282)   昔日经行处,今复七十年。故人无...

    林锡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591638.html
  • 持诵《普贤行愿品》速得成就的道理——益西彭措堪布

    普贤行愿的法行相比,且不说普贤行的全部,单单“摄持正法”一愿,誓欲受持三世诸佛的所有法-,誓欲演说佛法光显一切菩提行,誓欲修行令普贤道究竟清净,尽未来劫,相续不断。如果能对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普贤行愿品|普贤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16373791663.html
  • 辽代兴宗耶律宗真与重熙佛教

    景纬孤朗,八弦无云。藐粟散王,受命之符。恢觉皇子,联芳之应。驾紫金毕,逋之驭梦。兆殊常满白玉,蟾蜍之,相无不足。萁刮风于八叶,龙翻水于九渊。祥应初分,洁表新沐。负克长克,君之岐嶷。岂载生载,育之劬劳。...

    黄心川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5892093.html
  • 安溪寺庙供奉神衹选介

    不能达到解脱,弃而至菩提伽耶,在菩提树下静思“成道”,得世间无常和缘起诸理,即在鹿野苑开始传教,为阿若憍陈如等5人说苦、集、灭、道“四谛”以及“八正道”等,佛经称为“初转法”。其后一直在印度北部和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61292123.html
  • 弘一大师文学集学习笔记

    悠忽之。阅师笔记,复肯定大德们之所以能成就,是抱着如临深渊、如履薄冰、言行一致、真实恳切的心境来走修行大道的。法师年届七十一,弟子们谨祈师父法体康泰,常转法。愿读者们,深入细微,好好思维玩味其中之...

    化来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54092324.html
  • 石刻的圣迹——中国石窟寺巡礼

    精神的创造者。小乘教属于佛教的早期教派。信徒们只承认并崇拜释伽牟尼是唯一的佛。他们坚持毕生的清修甚至苦修,来体悟佛祖在"初转法"时讲述的"苦谛",并寻求解脱之法,以证得涅槃之果,这就是所谓的"罗汉禅"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42292664.html